不知不覺中,已經立冬了,氣溫越來越低,起床、出門都變成了一件十分需要勇氣的事情。
特別是對于一些手腳冰涼的朋友們來說,幾百個暖寶寶都救不了冰塊一樣的手腳。
手腳冰涼的人平時還容易有這些表現:
怕冷懼寒,精神萎靡,精力不足;
經常拉肚子,便便里有還沒消化的食物;
舌色發暗或邊緣有齒痕;
這些都是陽氣過少的表現
陽氣不足,畏寒怕冷
我們每一個人的體內都有一個太陽,懸在身體里面,溫暖全身。
但是有一部分人,先天體質弱或者后天生活習慣不規律,比如愛喝冷飲,無節制的熬夜,穿露腰裝、破洞褲等等原因,熱量損失嚴重。
那么位于心臟最遠的手腳,就會失去熱量保護,開始變涼。
所以,手腳冰涼的人一是陽氣不足,二是運行不暢。
為何女性手腳冰涼更常見
手腳冰涼不是女性專屬,男性也有很多手腳冰涼的,但女性還是占大多數。
研究顯示,女性的體表溫度比男性低2.8華氏度,但女性的體核溫度比男人高0.4華氏度,加上女性血壓低,因此女人的手腳普遍比男人冷。
手腳冰涼如何改善?
一是要扶助陽氣,二是要補充津液。
既把體內的“太陽”養起來了,又把輸送的熱量的“管道”給建立起來了。
俗話說,寒從腳下起。不管是身體感覺到寒冷,還是寒邪入侵,都是一樣的道理。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,在于先把下半身熱起來!
怎么在日常做到改善手腳冰涼的情況?
中醫講要找準穴位,經常揉搓手腳心,通過促進末端血管的微循環,來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。
艾灸法是利用艾絨在體表穴位上的燒灼,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、腧穴的功能,通過經絡的傳導,起到溫通氣血、透達經絡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
但是艾灸要注意補充水分。
艾灸關鍵穴位:
人體先天之本源,生命之根蒂——神闕
神闕,俗稱的“肚臍眼”。
本穴宜灸而禁針刺,能溫通元陽、調和脾胃、益氣養血。
元氣之本——關元穴
關元在下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下三寸。簡便取穴,四指并攏,置于臍下橫量,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。
關元穴的作用:補虛、補元氣,可以強身健體,延年益壽。
手腳冰涼需要長期調理,日常保健中還需改善飲食結構,少食涼不熬夜,減少熱量的損失。